11月24日至29日,海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三亚市和陵水黎族自治县举办,来自全省的运动健儿们将欢聚于此,共同角逐那份金色荣誉。本届赛事设珍珠球、花炮等17个竞赛表演项目。赛前,让我们一同了解其中一项竞赛项目——珍珠球。
珍珠球原名“采珍珠”,满语“尼楚赫”,又被称为“踢核”“采核”“扔核”,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由模仿采珠人的劳动演变而来。在1986年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珍珠球首次亮相。1988年北京举办了首届珍珠球邀请赛,并正式命名为“珍珠球”。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珍珠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08年6月,满族珍珠球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珍珠球的比赛规则是什么样的?现代珍珠球运动参照了篮球运动的场地与规则,融合各种技战术,经过加工整理后形成具有对抗性、竞争性和趣味性极强的球类运动。根据规则,珍珠球比赛分为水区、拍网区、隔离区、得分区四个区域。珍珠球比赛时,每队上场7人,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15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水区”内双方各有4名队员负责进攻或防守,“得分区”内有1名队员手持抄网。“水区”内进攻队员运用传、拍、滚、运等技术,向站在“得分区”的本队队员投球,“得分区”内的队员用抄网抄得本方队员投来的珍珠球即可得分。“封锁区”内2名持“蛤蚌”(球拍)的对方队员,用封、挡、夹、按等动作,阻挡进攻队员向“得分区”内投球。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分多者为胜队。
珍珠球比赛源于生活,且极富特色。比赛场上攻守往复,小球穿梭飞舞,4只“蛤蚌”时张时合,一对抄网频频有所斩获,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来源:三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