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闭幕。经过长达4个月的较量,广东代表团最终在本届全运会上共获得63金、154块奖牌、总分3255.25分;其中竞体项目44金、119块奖牌、总分2500.25分,群体项目19金、35块奖牌、总分755分,名列各代表团前茅。可以说,这样的成绩捍卫了广东队体育强省的地位。此外,南粤健儿坚持胜不骄、败不馁,严格遵守赛规赛纪,尊重裁判,尊重对手,文明参赛,公平竞争,以精湛的体育运动技能和良好的道德风范,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优势项目实现高产出

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是中国的优势项目,而广东省同样培养出多位优秀运动员。在本届全运会上,广东在这些项目上也充分展现了很强的竞争力。广东队在跳水项目上展现了强劲的实力,在总共12枚跳水金牌中,独揽5金,成为最大赢家。其中男子跳台的陈艾森、男子跳板的谢思埸,均获得团体、双人和单人项目的3金,创造了全运会纪录。

在“国球”乒乓球项目中,军地共同培养的樊振东、木子,分别在乒乓球男双、女双决赛中登顶,樊振东和刘诗雯、林高远在女单、女双、男单、男双等比赛中也是披银戴铜。新科羽毛球世锦赛女双冠军陈清晨,获得羽毛球混双冠军和女双亚军,为广东羽毛球争得了荣誉。体操赛场上,广东队共斩获2金3银2铜的佳绩,广东队获得女团、女子全能两项桂冠,陈一乐、刘婷婷表现抢眼,假以时日,她们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女子体操队的中坚力量。

另外,广东马术队在全运赛场上创造了纪录:他们包揽了马术场地障碍、盛装舞步、三项赛等项目的团体和个人全部6项冠军,成为中国马术当之无愧的“梦之队”。

宝刀未老 新人辈出

江山代有才人出,全运会是老将谢幕的舞台,也是新人崭露头角的舞台。在本届全运会上,广东队既有老将上演“宝刀不老”的传奇,也有新人书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励志故事。

老将方面,广东马术队黄焯钦、顾兵是全运会六朝元老与五朝元老、49岁的李振强以及梁锐基在全运会马术赛场上实现了包揽6金壮举。游泳队的五朝元老周嘉威响应征召复出,并取得了两银一铜的成绩,为年轻队员树立了好榜样。赛后,他表示要走向教练岗位,并定下了为广东培养游泳奥运冠军的目标。

尽管有不少运动员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参加全运会,但展现出来的潜力和实力让人为之眼前一亮。体操15岁小将陈一乐,短短半年内就实现质的飞跃,勇夺女子体操团体和全能两块金牌和两块单项银牌。此外,刘湘在女子50米自由泳夺冠,并两超亚洲纪录,她和余贺新、汪雪儿等年轻运动员未来值得期待。

三大球项目有突破

广东成年组女篮在决赛中以86比80战胜了实力强大的解放军女篮,自1956年建队以来首次在全运会上夺冠,终结了解放军女篮在全运会上34年不败神话和全运会的八连冠,赢得了一枚分量极重的集体项目金牌。广东青年组男篮也力克山东队获得冠军,体现广东充实的篮球后备人才。广东青年组女篮和成年组男篮分获全运会亚军、季军。三人篮球项目中,广东东莞麻涌队夺得男子青年组金牌,广东深圳华安保险队获得男子公开组亚军,其他6支队伍均获得前8名,凸显篮球项目在民间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

此外,女子足球项目也有所收获。广东U18女足在本次全运会夺得亚军,创下广东女足自1993年以来在全运会上的最佳战绩,同时也是2009年全运会设立女足青年组以来的最好成绩。

军地共同培养的队员毛一天,代表解放军队获得成年组男排金牌。广东男排也在时隔30年后,再次晋级全运会排球决赛阶段的比赛。

当然,除了成绩,广东体育在三大球项目也有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广东男篮成年队作为全运会卫冕冠军,在半决赛被新疆队淘汰,说明这支队伍在新老交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挫折。此外,在足球项目上,广东U20男子足球没有入围全运会正赛,U18只获得第六名,考虑到广东省内有两支中超球队和两支中甲球队,这样的成绩不完全符合大众的预期。因此,广东体育在三大球项目上,未来还有潜力可挖。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金朱玺

通讯员 粤体宣 发自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