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超联赛的赛场上,球员们脚下的足球鞋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装备属性,成为商业赞助的必争之地。据不完全统计,2023赛季中超16支球队中,有超过60%的主力球员与国际运动品牌签订了个人赞助协议。 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巨头长期垄断顶级球员资源,但近年来国产品牌李宁、安踏等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以更高分成比例吸引中生代球员。某南方俱乐部前锋王某某(化名)告诉记者:"国产品牌开出的条件确实更诱人,除了基础赞助费,还有进球奖金条款。" 多数中超俱乐部与品牌签有集体合作协议,但条款往往允许球员保留个人赞助权益。这种"双轨制"导致了不少趣事:某场比赛曾出现同队11人穿着6个不同品牌球鞋的奇观。上海某俱乐部总经理坦言:"我们要在维护俱乐部整体赞助和尊重球员个人利益间找平衡。" 随着中超商业价值回升,足球鞋赞助战场正从一线队蔓延到青训梯队。某品牌大区经理透露:"我们现在会提前锁定16-18岁的潜力新星,签约价码比三年前翻了两番。"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或许将重塑中国足球的装备商业生态。足球鞋赞助暗战:中超更衣室里的商业角力
"更衣室里经常能看到品牌代表拿着最新款球鞋找球员试穿,"某北方俱乐部工作人员透露,"有些大牌球员的赞助合同金额甚至超过年薪。"
品牌争夺战白热化
俱乐部与个人的利益博弈
品牌 签约球员数 市场占比 耐克 47 38% 阿迪达斯 39 32% 李宁 18 15%